抓住机遇 共谋发展
发布日期:2006-05-16 来源:管理中心 作者:中国税务报060516
进入“十一五”规划期,中介服务行业的重要门类——注册税务师行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扩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加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并强调要“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这既为税务中介服务赋予了新的定位,也为该行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作为注税行业业务主管部门的税务机关给予了行业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多次指出,“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具有涉税鉴证与涉税服务双重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成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积极发展代理业务,规范涉税鉴证业务,拓展税务师事务所的发展空间”。并强调协会要在加强行业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又决定将企业财产损失和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作为涉税鉴证业务。所有这些,都为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业务保证。
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有2900多个事务所、近8万名注税从业人员。行业管理的制度建设也不断得到了加强,特别是《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将会更加促进从业人员认真地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优质服务的原则。
注税行业承担着为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纳税、退税、减免税申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等业务,这些都是应该认真做好的。但是,行业服务工作不能局限于简单劳务服务的平台上,须适应形势发展需求,把服务业务推向涉税鉴证和税收筹划、税务顾问等高智能型的服务层次上去。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等专项鉴证业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逐步开展税务司法鉴定业务。这样,就能不断扩大注税行业的发展空间,把业务做宽做大做强,使整个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目前我国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虽然已达6.68万人,但是,队伍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特别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因此,注税行业一定要把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既要充实人才,扩大队伍,又要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要充实壮大人才队伍,应该适当降低注册税务师资格报考条件与门槛,使更多怀有为注税行业献身效力的人员早日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在提高专业人才素质方面,一要提高执业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二要培养善于开拓创新、富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端人才;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注税行业的专业人才,特别对高端人才建立职务晋升和薪酬奖励等制度,以激发他们钻研业务,提高执业能力的热情。
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靠的是名牌服务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进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名牌就是效益。注税行业要通过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思想教育,以及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等多种途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出名的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特色品牌和精品项目,这样才能在广大客户中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个行业没有专营业务,就失去了行业特点,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注税行业搞好税务代理和涉税鉴证业务是国家赋予注册税务师行业的重要职责,其他行业不能取代。目前,有些未经批准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都在从事涉税中介服务,甚至一些“黑户”也在从事税务代理业务,出现了乱收费和无序竞争,必须进行整治。其他行业如果从事税务代理和涉税鉴证业务,应该遵从如下几条原则:一是必须单独挂出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税务师事务所的牌子,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与监督;二是必须具有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人员才能办理;三是税务师事务所的财务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四是成立后的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必须加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接受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的管理指导和监督。绝不允许把注税行业的专营业务作为其他行业的兼营业务,以便防止职责混淆,自行其是,盲目竞争,给市场经济和税务管理造成混乱。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和各地方协会,要进一步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导作用,积极做好行业宣传、组织培训、建立制度、沟通信息、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机遇要靠主动把握来实现。面对发展机遇,须以自身努力争得。注税行业要在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客观公正、优质服务的原则,通过勤奋扎实的工作,努力扩大税务中介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把业务做大做强。只要上下一齐努力,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朝阳产业必将在“十一五”期间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