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税务师涉税专业服务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在信息数据大爆炸、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特征下,如何利用 QQ、微信等各类信息化工具,开展多样化的涉税服务?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立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深圳分所合伙人刁英峰。
“互联网+创新” 涉税服务要理念先行
“进入互联网时代,是思维更新的时代,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涉税服务需要理念先行。”刁英峰说。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从产品竞争到商业模式竞争,从渠道布局到平台搭建,从产品销售到综合服务,从规模经济到智能制造,从铺天盖地到精准投放,这对税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税务师行业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目前,税务师行业的涉税服务存在不少“痛点”,服务产品成本高、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中小事务所受人力、场地和资金的限制,仅仅依靠纸笔、案头查账或借助查账软件、拷贝资料、计算税收等手工为主的操作模式,耗时耗精力,服务创新及产品设计能力不足。
理念先行,“互联网+”是时代的要求,与其刻意回避,不如主动迎接挑战,将“互联网+”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的服务和管理中。刁英峰对记者说。
“互联网+专业操作” 专业信息化服务立足未来
产品质量是立足之本,专业涉税服务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让涉税服务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如何将知识成果转化成为电子产品?早在2014年,深圳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
刁英峰作为带头人,负责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审核系统项目的研发设计,率先于2014年3 月成功研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系统”。这个系统首次实现了“互联网+涉税鉴证专业”操作,配备财务数据直接导入等多项功能,可自动实现数据的分配与汇总,通过审核项目之间的交叉稽核,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有效避免手工录入数据错误,大幅提升涉税鉴证工作质效,极大缓解了中小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压力。
刁英峰介绍,该鉴证系统主要实现了四大功能:一是适用范围广。该系统适用一般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A类申报鉴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纳税调整类等9大类工作底稿,共计239张表格,同时设计多级次底稿,全面反映数据来源和审核过程。二是避免数据汇总计算错误。通过建立数据链接及交叉稽核,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减少申报表等录入数据的工作量,有效保障了数据准确性。三是使用方便快捷。在设计方面充分利用函数与宏命令,审核人员执行专业判断后,数据可自动汇总生成报告、附注说明及附表,附带一键提取报告、空表隐藏和打印等快捷功能。四是后续调整修订快速灵活。开放底稿公式链接,不锁定宏命令,随着后续政策变化,特殊行业、特殊业务及新兴业务发展,可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不断升级完善。
刁英峰说,下一步计划于2017年3月升级该系统,在进行行业质量专项检查时,也可从云端调阅电子工作底稿,被检查单位提供底稿密码,检查发现疑点时,需要扩大检查范围,可再要求补充提供鉴证时收集的企业财务税务资料。
“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 未来空间无限
刁英峰长期以来为金融企业提供涉税顾问服务,他认为专业的涉税服务不仅要把一亩三分地耕好,还要帮助客户提供“互联网+”的涉税意见。
例如,在本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中,“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为银行企业系统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银行企业核心系统非常复杂,财务核算数据来自不同接口、不同部门,专业判断显得非常重要。他首先对局域网改造提供专业意见,助力实现价税分离,实现核心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传输;其次在财务系统与增值税申报系统、发票管理系统的对接过程,提供专业税收法规参考,防止出现问题;最后在发票设计、申报表生成以及网络对接等方面,用涉税知识保驾护航,实现银行系统增值税发票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生成及打印,对金融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互联网+税务师将大有可为。”刁英峰表示,“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利用电子及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未来电子及互联网技术在涉税专业服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