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目前有两万家企业,是国务院首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其中,现代服务业已占园区总收入的61.8%。这次以结构性减税为特征的“营改增”试点,为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中关村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企业缴税实务方面都对税务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在签约仪式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表示,他希望依托中税协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优势,开展广泛合作,有效推动并完善中关村示范区政策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做好各项服务。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说,中关村已经不仅是一个地域,更是一个品牌。中关村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兴办高科技企业和给予企业优惠政策,更在于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并将创新的经验形成制度推广到全国,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升级。此次双方开展战略合作,既为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找到了税务服务合作伙伴,又为税务中介组织提供了服务平台和机遇,必将促进多方共赢。他希望税务中介组织能通过自身的服务来支持和推动中关村创新体制的发展,切实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作用。
在签约仪式结束后,许善达向参加会议的各界人士特别是企业代表宣讲了正在推进的“营改增”试点政策。他分析了“营改增”政策中的减税空间,讲解了企业应如何把握“营改增”机遇。许善达强调,目前对“营改增”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再是“营改增”的重要意义,而是面对这样一次税制改革,企业应如何应对。本次“营改增”内涵的复杂程度,要比已往历次减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复杂得多。最复杂、突出的变化就是企业定价机制的改变。此外,对于大型的企业集团还存在企业整体架构是否需要重组的问题,这是本次改革中需应对的另一重点。越是大型企业,越需要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内部关联交易和对外非关联交易的影响,这一点对中关村的企业尤为重要。
中国注册税务师俱乐部成员单位、中汇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副总裁王冬生,从专业角度对“营改增”作了具体业务层面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认识“营改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如何分析“营改增”后税后利润的变化及对策,以及“营改增”后纳税申报的管理等。他还在会上就企业代表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