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剀 |
最近几年来,除了常见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外,又出现了很多涉税资格证书。比如,税务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税务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税务风险管理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税务筹划师执业资格证书、注册纳税筹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税务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等等,可谓琳琅满目。对此,很多在校大学生和在涉税岗位工作的人感到困惑:到底哪些执业资格证书真正有“含金量”,对将来的求职或者实际工作有帮助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多位大企业、税务机关和中介机构的资深人士。大家普遍表示,评价一个执业资格证书是否真正有“含金量”,应重点从五个方面评估。 第一,要看发证单位。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这些证书都是由正规的单位核发的。比如,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其获得的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用印,并且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但是,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所谓“正规”的执业资格证书,则是由一些私营企业核发的,并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核准。还有的执业资格证书,是由企业联合一些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国外相关组织核发的,这些机构或者组织,有的与财税沾边,有的则一点关系都没有,其自身的权威性就很值得怀疑。 第二,要看考试门槛。一般情况下,具有“含金量”的正规涉税执业资格证书,都有较高的门槛,而且一般情况下,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是不能参加考试的。比如,现有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考试,报考条件都是非常严格的,一般都有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的要求,而且这两个硬性条件不能变通。但是,其他一些资格证书,要么不设置具体的报考条件,要么虽然设置了具体的报考条件,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并不严格,只要报考者愿意缴纳相关的培训和考试费用,都能够“一路绿灯”。从实际情况看,这类实际报考门槛比较低的涉税执业资格考试,往往都是以谋利为目的的。 第三,要看考试内容。参加过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考试的人都知道,这类正规执业资格考试,一般内容都相对固定,而且是十分专业的,具有较高的难度,既注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注重考察考生的实务技能,并且往往更偏重后者。但是,一些“含金量”较低的涉税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则往往相对比较简单,或者有固定的题库,或者有既定的范围,或者直接以前期的培训内容为主,考试只是“走过场”。 第四,要看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含金量”较高的执业资格证书,往往核发单位不仅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还有特别严格的后续管理措施。证书核发后,如果持证人在执业中出现了违法或违纪行为,核发单位是要收回其执业资格证书,取消其执业资格的。但是,那些单纯为了谋利,实际“含金量”较低的涉税执业资格证书,则往往是只管核发,根本没有后续管理,“一锤子买卖”的性质非常明显。 第五,要看社会认可。目前,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都很高。财税机关、企业和中介机构在招聘人才时,往往会要求应聘者至少具备上述一个相关的执业资格。但是,目前还鲜见有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除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以外的执业资格的。同时,有人因具有除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以外执业资格而被用人单位破格录用的情况,到目前为止似乎也并不多见。因此,用人单位是否认可,整个社会是否认可,也是衡量一个涉税执业资格证书是否有“含金量”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坦言,除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以外,少数涉税执业资格证书的确也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报考前需要结合上述五个因素综合考量。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及刚入职3年以内的涉税岗位工作人员,应该将精力放在涉税基础理论和基本实务技能的提升上,没有太大必要报考除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律师以外的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年限较长的涉税岗位工作人员,在费用和时间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报考若干个与自身工作紧密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