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北京市本科一批录取分数控制线文科是583分,理科是548分。而全国各大财经类院校在北京招生的录取分数,均大大高于这个分数。仅以笔者所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税收专业来看,文科录取分数平均分为622分,理科分为603分。可喜的是,税收专业比财政学专业、评估专业录取分数都高。可见,今年考生对税收专业的热捧。这对于税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
当前,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入,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和广泛使用的高频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结构性优化,增加有效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在人才培养领域,同样需要以供给侧思维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形成支撑我国经济转型的人才供给结构。
以供给侧思维梳理税务师培养的目标定位
当前,我国税务师培养尚未形成专业特色。近年来,许多高校在税务专业建设中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据统计,目前国内有29个省市的72所高校开设了税收学(税务)专业,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仅为45所,5年增长率达到60%。部分高校更是按照企业税务、税收筹划、国际税收、注册税务师等方向对人才进行细化培养。近三年税务相关专业每年本科招生规模在3500人~4000人左右。在专门设立注册税务师专业的约13所高校中,本科阶段培养的注册税务师专门人才在每年600人~700人左右,但相比税收学专业规模还相对较小,仅占20%左右。与培养规模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税务专业建设的特色还不突出。
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已经从简单的税务代理发展到综合的涉税专业服务;从低层次的代理服务发展到高层次的涉税筹划服务,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税务师作为具有涉税鉴证与服务双重职能的社会专业服务人才,已经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税收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行业的发展变化,高校应当借鉴供给侧思维,找准税务师未来培养的目标定位。
税务师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涉税事物复杂程度的加剧,全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税务师作为一种职业,其专业化程度高,应用型和操作性也很强。长远来看,整个社会对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税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是长期的且持续增长的。因此,高校在税务师人才培养中必须对接需求,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紧扣市场和时代需求的变化,面向市场培养专门人才,让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惠及税务师人才队伍建设。
税务师培养要以创新为内核。税收如今已全面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税务师所面临的将是与以往不同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税务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税收政策的运行规律,还要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税收决策水平,推动和开启行业创新发展的大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已步入转型创新创业阶段,税务师培养同样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涉税专业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税务师培养要满足多元化需求。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使全社会对税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很大转变: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降低税收风险、节约税收成本,对纳税筹划的综合型税务专门人才需求也在急剧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经济社会和社会管理的加强与创新,税务机关也倾向借助税务师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来提高征管效率。两方面需求叠加,就形成了税务师事务所对复合型、应用型税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攀升趋势。因此,税务师未来的培养必须兼顾企业、政府机关、中介机构的多元化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培养税务师的具体路径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因此,未来税务师培养也需要从供给侧优化质量。
培养税务师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市场经济下税务师的培养要经得住市场考验。税务师培养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进的,因此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市场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税务师人才的培养活动,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对税务师教育的性质、结构和职能诸方面,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市场的供求机制影响着税务师培养的办学变化,牵引着高等学校税务专业招生数额的变动。
第二,高校税务师培养也要突出竞争力。税务师的竞争力就是这些专业人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未来税务师的培养要摒弃以往从书本到书本、重知识的传授、重理论体系的构建,而转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高校要在大学培养阶段就督促学生主动的与社会用人需求找差距、找定位,这是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如何提升高校税务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首先,辅助税务师专业人才在大学阶段起好步。税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着税务师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势,要让更多的从业人员真正“科班出身”,必须让税务师行业与高效实现接轨,把高等教育同税务师的职业规划联通。
其次,巩固税务师培养的质量优势。一方面,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在招生宣传中宣传税务师行业是新兴而又有特殊意义的专业,把其作为高校招生的亮点和品牌,通过宣传打响专业知名度,提高税务师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在后续发展中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建立类似于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实验班”滚动机制,以此作为税务师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标志,从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再次,不断完善税务师培养的课程设置。税务师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就是集实务性和考试性于一体。实务性是指真正的税务师是偏重实践的,而考试性是指税务师从业还要经历一个水平评价类考试,带有应试的色彩。
最后,拓展税务师专业人才的教育层次。为了解决高层次税务人才面临的实务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税务师专业硕士的培养。针对税务师的专业硕士教育是专才教育,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专业能力,在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上,具有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交际能力。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